AI 缺乏创意的核心原因是缺少具体的 “创意锚点”,只要通过补充细节、打破框架、要求多样化这三个方向引导,就能有效激发它的创意潜力。
1. 补充 “创意要素”:给 AI 明确的发散方向
AI 无法凭空生成创意,需你提供具体的场景、风格、参考案例等 “素材”,让它有方向可延伸。
- 补充场景与目标:比如不说 “写个活动方案”,而说 “为大学生音乐节写活动方案,目标是吸引 1000 人参与,需要包含 3 个互动环节(适合拍照发朋友圈)”。
- 给出风格与参考:比如不说 “设计一句 slogan”,而说 “为宠物咖啡店写 slogan,风格要软萌,参考‘撸猫一时爽,一直撸猫一直爽’的口语化节奏”。
- 限定核心亮点:比如不说 “想个短视频脚本”,而说 “为美妆产品写 15 秒短视频脚本,核心亮点是‘3 秒上妆’,开头要制造‘来不及化妆’的场景冲突”。
2. 打破 “单一框架”:倒逼 AI 跨界或换角度
当 AI 思路固化时,可通过 “跨界结合”“反向思考” 等方式,让它跳出常规逻辑。
- 跨界融合:比如想产品卖点,不说 “说下耳机的好处”,而说 “结合‘露营场景’想无线耳机的 3 个卖点,比如‘防风吹噪音’‘续航够整趟露营’”。
- 反向提问:比如想营销点子,不说 “怎么卖笔记本”,而说 “假设‘大家觉得笔记本太重’是痛点,怎么把‘重’转化为卖点(比如‘厚重 = 质感好,适合手写不硌手’)”。
- 角色代入:比如写文案,不说 “写宠物粮文案”,而说 “以‘猫咪的视角’写宠物粮文案,要体现‘吃了之后毛发顺滑’的感受,语气傲娇”。
3. 要求 “多样化输出”:明确要 “不同风格 / 角度” 的方案
直接让 AI 提供多套差异化创意,避免它在同一方向上反复微调。
- 指定风格数量:比如不说 “改下文案”,而说 “把这句产品文案改成 3 种风格:1. 科技感(用专业术语);2. 生活化(像朋友推荐);3. 悬念感(留个疑问)”。
- 要求角度差异:比如不说 “想旅游攻略”,而说 “为成都 3 日游想 2 套不同角度的攻略:1. 美食党(重点是苍蝇馆子);2. 文艺党(重点是小众美术馆和书店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