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答非所问的核心原因是指令不够明确,通过优化提问方式、补充关键信息,大多能解决问题。
1. 重新梳理:让问题 “更具体”
模糊或宽泛的提问是导致答非所问的主要原因,需补充 3 类关键信息:
- 场景:说明使用场景,比如 “帮我写一条朋友圈文案(场景:庆祝同事离职,风格轻松)”,而非 “写一条朋友圈”。
- 需求:明确核心诉求,比如 “解释相对论(需求:用中学生能懂的例子,不超过 300 字)”,而非 “解释相对论”。
- 格式:指定输出形式,比如 “整理本周工作重点(格式:分 3 点,每点配 1 个待办)”,而非 “整理工作重点”。
2. 补充上下文:帮 AI “记起关键信息”
如果是多轮对话中答非所问,大概率是 AI 遗漏了前文信息,需主动复现关键内容:
- 例 1:前文提过 “想给家里的猫选粮”,后续提问时需带上:“结合我家猫是 1 岁布偶(前文信息),推荐 2 款性价比高的猫粮”。
- 例 2:之前要求 “文案要文艺风”,再次调整时需强调:“把刚才的产品文案改短(延续文艺风,这是之前的要求)”。
3. 调整方式:用 “指令化语言” 替代模糊表达
如果多次优化后仍不达标,可尝试更直接的 “指令式提问”,减少 AI 的理解偏差:
- 避免模糊表达:“帮我弄一下这份报告”。
- 改用指令式表达:“1. 总结这份报告的核心结论(共 3 点);2. 用表格对比报告中提到的 2 个方案;3. 结尾加 1 句行动建议”。